中国消毒学杂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医疗设备清洁和消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20,41(10):78-81,86]

0 引言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医疗机构环境(设备)表面的清洁质量是预防和控制医院相关感染的基础[1]。改善环境表面的质量可以有效阻止医院相关感染的暴发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2]。新冠肺炎疫情使用的医疗设备主要包括心电监护类设备、呼吸机类设备、放射相关检查类设备、麻醉类设备和检验类设备等。本文依据国家相关文件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3]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4]等,研究讨论确保医院医疗诊治安全、保证医疗设备性能,避免医疗设备在清洁、消毒、灭菌期间受到损坏及交叉感染的管理策略,为同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1 相关定义及消毒剂的种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先要求使用医疗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明确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定义,并对这些概念加以区别,掌握每个概念的内涵,防止混淆概念而导致的消毒不到位。消毒最重要的是消毒剂的使用,消毒剂根据其杀灭微生物能力的不同可分为高、中、低水平3 种,根据其有效成分不同可分为醛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含溴消毒剂、酚类消毒剂、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等[5]。

1.1 相关定义

(1)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3]。

(2)消毒: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3]。

(3)灭菌:杀灭或消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

1.2 消毒剂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肺炎机制发〔2020〕15 号)文件中规定“对物体表面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250~500 mg/L”。《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4]中指出病毒对热敏感,在热力56 ℃90 min 或75 ℃30 min 即可将其灭活;紫外线照射的有效时间为30 min。常见的消毒剂,例如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碘伏、中效季铵盐,含氯类、过氧化物和其他化学消毒剂,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将其杀死[6]。此外,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加热熏蒸、脉冲紫外线杀菌技术、可见光杀菌技术等作为新型消毒剂和消毒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效果较好,适用于物品表面消毒[6]。

2 各类医疗设备清洁和消毒实施方法

2.1 心电监护类设备清洁和消毒

对于心电监护类设备,建议经常清洁其外表面,特别是在环境恶劣或使用频率较高时应增加清洁频率,推荐使用清水、双氧水(稀释浓度)、乙醇(稀释浓度)、异丙醇(稀释浓度)及次氯酸钠溶液(稀释水溶液)等进行清洁。一般预防性清洁、消毒每天进行1~2 次湿式清洁并保持干燥,定期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质量浓度为1 000 mg/L 以上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擦拭消毒;污染时可以首选有效氯质量浓度为500~1 000 mg/L 的清洗消毒剂擦拭15 min 以上。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可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或体积分数为2%的双链季铵盐消毒剂重复擦拭消毒2 遍以上[7]。血压计袖套可以使用蘸有体积分数为75%乙醇的湿布、卫生纱布等擦拭,还可以用清洁剂手洗进行消毒。一般消毒步骤如下:

(1)先关闭电源,断开电源线。注意不得让仪器和附件浸泡在液体中。

(2)使用柔软干布蘸有效氯质量浓度为500~1 000 mg/L 的清洗消毒剂或者适量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擦拭仪器和插件箱的外壳、显示器、电源线、心电电缆线、血氧探头等。需要注意的是,清洁、消毒附件和设备时不得让任何液体倾倒在仪器的任何部位和附件上,不要让液体进入机壳中,并应避免接触其金属接口,以免腐蚀。

(3)用柔软的干布擦去多余的清洁剂。清洁剂不可混用,否则会有危险。另外,为避免交叉感染及保护环境,一次性配件不能再次使用,必须回收或妥善处理。

(4)消毒保养完毕后,蘸有消毒剂的湿布须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并远离明火以免引起火灾。

2.2 呼吸机类设备清洁和消毒

呼吸机清洁和消毒保养原则是越靠近患者越要经常消毒,与患者接触的部件需每天用乙醇擦拭。灭菌后,机器必须充分干燥后方可使用。在疫情期间,建议每位患者使用后都进行清洁和消毒。

上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随身物品消毒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